黄伟纶网志介绍海道测量部
现时海道测量部常额编制员工有40多人,分为测量和制图两个组别。香港作为国际海事组织其中一个附属会员,海道测量部承担了收集、校对及管理水文数据;印制、出版、更新海图及其他刊物;提供差分全球定位系统修正服务,以提高船只测定位置的精准度;搜索沉船或海底障碍物;协调海事处清除航道水底淤泥、沉积物等工作,工作范畴可谓相当广泛。
安全便捷进出香港水域
在海道测量方面,海道测量部拥有三艘测量船,船上配备多项装备,包括「多波束声纳测深仪」、「卫星讯号接收仪」、「姿态传感器」等先进测量仪器。同事每天均会根据测量计划,在香港不同的水域进行测量工作,例如收集水深数据及相关海道资料,用以编制最新的海图及出版物。
周俊鸣表示,在2016年,有约90%货物及约9%旅客都是由海路进出香港。这些载着货物或旅客的大小船只,都可以依靠海道测量部提供的海图、航海刊物、海洋信息,配合海事处航行监察中心的服务,以最安全和便捷的路线进出香港水域。
未来工作与时并进
随着定位系统日益发展,海道测量数据收集技术及地理资讯系统改进,加上纸质海图过渡至电子海图,海道测量部处理的数据将不限于发行海图。在其他领域,如环保、划设海岸公园、海岸管理、海洋界线的划分,以至模拟海啸及水浸的灾难预防等,都起着关键作用。另外,随着香港水域内大型项目开展,海道测量部收集的数据,在香港水域规划方面将会越来越重要。国际海道测量组织亦朝着这个方向,正发展下一代海道测量数据交换标准,包括新一代电子海图标准,可见我们未来工作的重要性。
古旧海图见证香港变迁
另一值得分享的是,原来海道测量部还保存了一批有关香港水域的珍贵古旧海图。周俊鸣指,有些可以追溯至一百多年前,即远至香港开埠时期绘画的海图。现时大部分已扫描成电脑档案,以妥善保存。这些历史文献,记录着香港海岸和港口百多年来的变化,从中可窥探香港在不同时期发展的步伐。
实时发放潮汐数据
此外,在收集海洋信息方面,海道测量部在全港共设有四个验潮站,与香港天文台及机场管理局的验潮站组成网络,共同实时收集及统一发放潮汐数据。香港海道测量部亦拥有一套香港水流预测模型,定时在香港水域内进行水流量度、分析,并在香港海道测量部的网站上发放水流预测资料,供市民和海上作业人士作航行参考、工程研究等用途。
近年,资讯科技、互联网、定位服务等急促发展,我和周俊鸣一样,都见证着海道测量科技、航海技术及港口管理方面同步迅速变化,例如香港十多年前开发的电子海图,现在已逐渐成为远洋船只进入香港的必要装备,纸质海图会成为后备用途,这标示着航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期望海道测量部往后的发展,多利用互联网平台,为不同使用者提供更高质素的海道测量服务。
按此观看影片。
(以上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1月7日在网志发表的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