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波网志:居安思危
面对山泥倾泻的威胁,我们的防治工作不敢有半点松懈。自2010年,土木工程拓展署辖下的土力工程处推行「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以风险导向管理方式,有系统地处理天然山坡和巩固人造斜坡,以降低山泥倾泻的整体风险。该处近年的目标是每年巩固150个政府人造斜坡、为100个私人人造斜坡进行安全筛选研究、并为30幅天然山坡进行研究及所需的风险缓减工程。连同该处过去30多年在这方面的工作,处方至今已巩固了约5,300个政府人造斜坡、完成了约5,600个私人人造斜坡的安全筛选研究,以及就超过100幅天然山坡施行风险缓减措施。我们已成功把香港山泥倾泻的整体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可行的最低限度范围之内,达到国际水平。
然而,香港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逼近天然山坡,这些天然山坡山泥倾泻所引致的风险与日俱增,风险水平亦升至与人造斜坡的风险相若,因此,我们必须有系统地处理已知有潜在危险的天然山坡,包括建造如泥石坝和柔性防护网等风险缓减措施。例如,土力工程处在2011年斥资逾1亿元在中西区干德道一幅天然山坡进行防治工程,包括安装泥钉、加固孤石、加设混凝土泥石坝及柔性防护网,预计工程于今年第二季完成后,该处最大的一幅泥石坝可承受约相当于4辆双层巴士体积的泥石碎屑,大大缓减山泥倾泻的风险。
除了积极做好防治工程,及在雨季前完成政府斜坡的定期维修工作外,我们也持续推行公众教育活动以提醒私人业主应在风雨季前完成斜坡检查和维修工程,以策万全。透过系统性私人斜坡安全筛选,当发现私人斜坡有潜在危险,我们则会按《建筑物条例》要求负责维修斜坡的私人业主尽快跟进。然而,但靠政府的努力并不足够,市民必须与政府齐心协力,应对山泥倾泻灾害,才能把其可能招致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减至最低。
香港地少山多,不少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依山而建,加上近年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都可能会触发更多和更大型的山泥倾泻,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特别是在暴雨期间,市民应留意山泥倾泻警告,避免走近或驾车经过陡峭山坡或挡土墙附近。此外,在发生山泥倾泻时,市民如能有效地采取适当的紧急应变措施可尽量减低伤亡意外。市民如感到受山泥倾泻威胁,可适当地采取以下自救锦囊-
- 远离斜坡,在情况许可下前往就近的临时庇护中心;
- 如留在室内,应走到较高楼层并留在距离斜坡最远的位置;
- 切勿逗留在斜坡与建筑物之间;及
- 时刻保持警觉,留意山泥倾泻迹象。
能居安思危,保持警觉,适时应变,山泥倾泻带来的风险可大为减低。
(以上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5月31日在其网志上发表的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