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强网志谈沪深港通

21.08.2016  15:34
数天前李克强总理宣布国务院已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指出启动深港通有利投资者更好共享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成果,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事实上,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早已提到适时推出深港通,市场一直引颈以待。

 

回想在约两年前沪港通刚推出的时候,一些市场人士对沪港通的成效及影响提出疑问,包括港股会否A股化、北水会否大量涌港等,当时我也曾撰文回应表明不认同,而港股A股化近日亦随着深港通的落实再次成为标题。

 

回顾过去一年多,我们可见南下港股通总额度的使用量,虽然随市况波动而有所增减,但整体呈现一个稳步增长的过程。到了这星期总额度取消前,总额度使用量已超过八成。正如我去年所说,北水南来带来更多的流动性绝对不是坏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就是要把不同群体对股票的看法、需求以至情绪综合起来,使香港股市更能切实反映股票的价值,使港股的价值更具指标性,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

 

与此同时,港股通的投资配置同样值得我们注意。如以今年7月底的数据作为参考,港股通总持股市值有约四成集中在十只大型股票上,当中包括大型国际及内地银行、互联网公司,反映港股通的投资者最有兴趣的是大型和有实力的股票,亦是中长线的投资。

 

这次深港通的安排可说是沪港通的升级版。首先我们取消了总额度的限制,但维持每日的交易额度。就港股通而言,每日的交易额度是105亿元人民币,相对2016年首七个月的平均每日额度使用量约10亿元人民币来说可算非常充足,而内地个人投资者的参与资格,则保持在证券帐户与资金帐户合计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有见港股通总额度的使用量稳步增长,说明南下的资金平稳有序地投入香港市场,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我们取消了总额度的限制,在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道路上踏出了一大步。

 

沪港通及深港通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建设,当投资者有充分时间熟习相关的市场运作,就能慢慢增加投资的兴趣及参与,过程必须按部就班,一点也急不来。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将继续发挥独特优势,提升香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推动两地市场合作,帮助内地投资者投资海外市场。

 

额度以外,深港通的投资范围亦扩大至市值50亿元港币及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份股,大大增加了投资者的选择。更重要是两地证监会已达成共识,待深港通运行一段时间及相关条件具备后,会将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纳入互联互通。在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之余,引入ETF亦可鼔励投资者进行长线的资产配置。今日香港市场已经存有连接不同海外市场的ETF,将ETF 纳入互联互通后,将有助内地投资者参与海外市场,并推动香港ETF 市场的持续发展,是互惠双赢的举措,我期望可以尽快落实。

 

事实上,沪港通、深港通以至纳入ETF,只是两地互联互通的一个开始而已。香港在金融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利发展不同的投资及风险管理产品,配合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发展需要。我近日接受媒体专访时已提出,随着内地投资者对海外市场的认识增加,香港应继续增强我们上市的功能,吸引不同的国际企业以至新经济企业在香港集资,并发展不同的风险管理产品,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我们会继续透过落实互联互通、深化市场建设及发展多元化产品,去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集资中心的独特地位。

 

(以上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8月21日在网志发表的 文章



利民纾困措施 2018接踵而来
本届特区政府矢志建立关爱、共融、平等及公义社会。政府新闻网
整笔拨款制度的迷思
新一年开始,经过圣诞及新年假期,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政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