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梁谈香港动漫业
香港漫画业有悠久的历史,据资料显示,早在抗战时期,已有本地漫画家以抗战英雄或时事为题材创作漫画。至六十年代,香港漫画进入百花齐放的年代,《老夫子》和《十三点》都是广受欢迎的漫画。到了七、八十年代,黄玉郎和马荣成的出现,更将香港漫画推向国际。日前与四位新晋漫画家的聚会上,两位漫画大师也在场,我当然把握机会与他们讨论漫画业的未来发展路向。
特区政府一直透过「创意香港」支援香港动漫业,自2009年至今,「创意香港」已资助了60多项与动漫相关的项目,包括上文提到的香港漫画星光大道。有关项目的第一期计划于2012年开幕,在九龙公园展出24个本地经典漫画角色的彩色雕塑和十位本地漫画大师的铜制手印,筹备中的第二期计划将会加设六位新晋漫画家的原创漫画角色的雕塑。另外,「创意香港」亦资助业界自2012年起举办的「香港漫画研习营」,以培育新一代漫画家,至今共有200多人次参加,以及于2013年举办「第14届国际漫画家大会(香港)暨国际漫画家作品展」,以加强香港与其他国家及地区在漫画业方面的交流。
动画方面,「创意香港」资助的「动画支援计划」今年踏入第三届,支援本地新成立和小型动画企业制作原创动画,并在国际影视展等大型影视交易平台上展示有关动画作品,协助他们开拓客路。此外还有不同的动画培训和比赛项目等,均获得「创意香港」资助,以协助业界发掘新血。
我认为未来可以进一步协助业界发展知识产权贸易。香港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黄玉郎的《龙虎门》和马荣成的《中华英雄》就有很多授权产品,而他们与玩具界的合作更是跨界合作的成功典范,他们出品的首办公仔和刀剑模型早已成为本地,甚至东南亚「港漫」迷收藏的首选。他们的经验必定可以为新晋漫画家带来启示。
因此,继较早时为电影界和玩具界安排脑震荡会议后,我正计划为动漫界与玩具界也安排一次,希望藉此可以为新晋漫画家提供更多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商机。
香港有健全的法制,是发展知识产权贸易的理想地点。政府现正致力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内的知识产权贸易枢纽,配合香港作为亚洲的创意之都,我深信会为本地创意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9月7日在报章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