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人‧情‧事

29.11.2015  08:49
香港湿地公园是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点,有淡水沼泽、泥滩、红树林,绿树成荫,水波潋滟,不但吸引游人观光,更成为飞鸟虫鱼的乐土。渔农自然护理署于2002年推出「香港湿地公园义工计划」,一群义工多年来默默参与,植树、除草从不嫌苦,也乐于带领导赏团、主持工作坊,推广湿地保育。

 

74岁的何强2002年加入计划,属第一批义工,当时湿地公园尚未开幕。他笑言,当初只想打发时间,没想到却培养出兴趣来,一晃眼便做了十多年,至今仍兴致勃勃。

 

何强加入的是户外组,这些年来种下不少树木,看着幼苗茁壮成长,甚感欣慰,对园内树木也感情深厚。

 

悉心护巢育雏鸟

 

户外组义工每月会除草,活动重体力劳动,一点也不轻松,但何强并无怨言,还热心地指导前来帮忙的中学生义工,传授他们用锄头除杂草的秘诀。年轻力壮的中学生个个在太阳底下累得满头大汗、双腿发麻,何强仍然健步如飞,「不少当义工的年轻人叫我哥哥,让我感觉年轻。」

 

湿地公园会在冬季举行观鸟节,是一年一度的重点活动,其实在候鸟飞来过冬的前后,一群义工做了不少准备。何强兼顾打理人工雀巢,有时在巢内发现不速之客,如蛇或老鼠,便要代候鸟「送客」。

 

夏季是令人期待的季节,因为鸟蛋在这时候孵化,何强每次在雀巢发现雏鸟,都禁不住乐上半天。

 

义工刘铁柱也是元老级人马,与何强同期参加义工计划,对湿地公园有着同样深厚的感情。

 

刘铁柱在锦田长大,移民后回流,视湿地公园为第二个家。不用工作的日子,他总会回到这个家忙上大半天,洗洗抹抹,为其他义工清洗手套重用,避免浪费。

 

土沉香逆境成长

 

刘铁柱曾参与不同义务工作,但最爱湿地公园,因为能够亲近大自然,而且园内一棵土沉香树总是令他念念不忘。

 

他记得这棵树是一名智障男孩和母亲一起栽种的,他们选择的种植地点其实不适合幼苗生长,但刘铁柱和其他义工为免男孩失望,没有点破,没想到小树苗生命力极强,竟能在窄缝中求存,茁壮生长。

 

义务工作无分年龄,中小学生也可透过「学校伙伴计划」担任义务生态导赏员。

 

念小六的黎卓滢和官凯程三年前加入计划,接受连串导赏训练,学习湿地基础知识、动植物辨识和导览技巧等,不但大大增进对大自然界的知识,也学懂待人接物技巧,即使面对外国游客也面无惧色。

 

湿地公园义工计划 现有647名义工,欢迎市民加入。



利民纾困措施 2018接踵而来
本届特区政府矢志建立关爱、共融、平等及公义社会。政府新闻网
整笔拨款制度的迷思
新一年开始,经过圣诞及新年假期,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政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