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学与伦敦帝国学院共同推动创新医疗科技

22.03.2015  11:56


把创新科技应用于医学上是全球的大趋势,可促进生物医学及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一直致力在医疗技术上创新猷,最近更与伦敦帝国学院结盟,透过国际性的教育和技术交流,全力推动跨国创新医疗科技发展。

随著人口老化及生活质素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及医疗科技的发展更显重要。多年来,中大一直推动跨学科合作,透过结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及技术,不断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及发展,以追求更完善的临床诊治,令更多病人得益。过去,中大医学院成功研发不少崭新医疗科技及仪器,令不少手术可以微创、甚至是无创的方式进行。当中「鹰爪缝合器」开创了体内缝合伤口的无创新技术,能通过内视镜在人体体内缝合溃疡及迅速止血,毋须开刀,以取代外科手术;而骨科手术机械臂可更准确修复骨折位置或切除骨肿瘤。以上精密仪器能辅助微创及无创手术,不但减低病人因开刀而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病人的复原及住院时间也因而大大缩短,总手术开支也较传统手术低。

为进一步加强在临床医学治疗方面的创新研究和技术,中大医学院在今年一月成立 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 ,为医学院及工程学院的教研人员提供跨学科的交流及合作平台,将工程学的理论及技术运用于医学领域之中,推动创新医疗技术的发展,造福病人。

中大校长 沈祖尧教 表示 「创新科技对优化医疗服务不可或缺,不单能提升临床诊治的效果,减低病人手术风险,亦可保持香港在国际医疗服务领域上的领导地位。中大多年来一直致力推动创新医疗科技及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在与伦敦帝国学院的合作和交流,更可强化彼此在有关方面的优势。我期望此跨国合作,不但为本港,亦将为全球的医疗技术及人才培训创立新里程。」

伦敦帝国学院Hamlyn Centre总监及创办人 杨广中教授 非常高兴能与中大合作,就研发创新医疗技术促进国际间交流和互相学习。「我们期望能与中大的研究团队共同研发能够改善病人护理模式的创新医疗技术方案。除了技术创新外,我们更著重的是把研究成果转化至临床应用,期望在机械人医学、医学成像及生物医学传感等范畴有划时代的研究成果,让全球病人受惠。」

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主任 赵伟仁教授 称:「除了共同研究外,中大及帝国学院会安排双方研究人员和本科生进行学术交流,汲取知识和扩阔眼界,以培训创新医疗技术人才。我们已有两名生物医学工程学生于去年暑假前往伦敦帝国学院Hamlyn Centre参与为期10个星期的交流研习,今年暑假亦将有另外两名优秀学生前赴当地学习,以及一位医科生前往修读机械人工程硕士课程。」

赵教授 续称:「中大的医学院团队一直与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紧密合作,研究重点包括机械人医学、医学成像及生物医学传感,多年来缔造了不少骄人成果。我们最近成立的创新医学技术中心将可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成效。我们希望能在既有的基础上结合伦敦帝国学院Hamlyn Centre的丰富经验及成就,为中大以至本港的跨科研究团队带来新思维,不但加速香港的创新医疗技术发展,也势将为全球临床治疗揭开新一页,令更多病人受惠。」

「岭大校友日2023」吸引近300人聚首一堂 见证校园最新发展
岭大举办「校友日2023」,吸引近300位校友参加。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举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国际会议
一众嘉宾於「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国际会议」上合照。岭南大学
岭大与小学携手推动乐龄科技教育与发明
岭大和博爱医院历届总理联谊会郑任安夫人学校举办乐龄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