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波网志谈巿场监管
早前一些所谓「老千股」及细价股股价剧烈波动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市场俗称的「老千股」,通常是指大股东不以经营其上市公司业务来盈利,反而使用配股、供股与合股等融资手法图利,损及小股东利益。另一方面,不少细价股有成交量薄弱、公众持股量小、股权高度集中等特点,而且涉及与不同公司及经纪行之间的多重关系。这些特点和手法尤其容易引发股价剧烈波动,甚至涉及市场失当行为。虽然这些股票只占整体市场极少数,但损害了投资者,并被本地和国际媒体广泛报道,对我们市场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维护市场质素,有赖一套健全的监管制度,这制度是我们金融体系的重要根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近年我们着力利用「一国两制」的独有优势,不断推动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先后成功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及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提升香港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发展空间。香港的市场必须继续保持上佳质素,才可以令其他地区的投资者继续有信心投资,以及吸引更多有质素、有规模的企业来港上市,从而吸引更多资金到来,形成良性循环,建立健康蓬勃的市场环境,并且更有效地发挥连接内地及环球金融市场的枢纽作用。
此外,市场质素不只带动「一手市场」的发展,亦有助激活「二手市场」,后者又会提升「一手市场」的吸引力。过去有些业界人士反映,虽然香港在IPO集资额方面名列前茅,总市值亦在上升,但每日成交额却未有明显增长。十年来,香港股市总市值已由约20万亿元逐渐上升到今年7月底约30万亿元;但平均每日成交额方面,十年前有800多亿元,但近年就大致徘徊在600多亿元的水平(除了在2015年超过1,000亿元)。单靠提升IPO集资额,并不足以提高市场活力。一个拥有高流动性的市场,才能真正吸引有规模的企业来上市。而要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就要提升市场质素,令市场保持公开、透明、有序和可信赖,保障投资者利益。
正如我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到,政府一直十分关注市场质素问题,并支持各监管机构透过监管及执法工作,打击违规行为。在过去20多年,香港市场变得庞大而复杂,要维护市场质素,我们需要有效及与时并进的监管制度。严厉执法,当然可以起阻吓作用;适度把关其实同样重要。因应市场意见及市场发展情况,证监会已重新部署其监管工作,并采取了全新的「前置式、具透明度、直接」的监管方针,以便可以更快、更直接地针对市场情况作出监管回应。例如,证监会如认为让某股份上市并不符合投资大众的利益或公众利益,证监会可根据法例赋予的权力反对该股份上市;证监会也有权为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而暂停某股票的交易。今年以来至7月中,证监会已多次行使其法定权力,直接反对一宗创业板的上市申请、对三宗上市申请表达反对的意向及暂停七只股票的交易。新方针具透明度及有效率,证监会可以直接向相关的市场人士(例如申请人、其顾问及上市公司)提出意见及解释其决定,而相关的市场人士亦可以与证监会直接对话。我们相信这个监管工作的调整有助提升市场质素。
当然,政府除了督促监管者发挥好它的功能以外,也必须积极引导和协调相关的机构做好推动市场发展的工作。香港交易所正在就设立创新板及改革创业板展开谘询。这些议题对于持续提升香港上市平台的竞争力,包括市场发展及市场质素而言,十分重要。我鼓励市场人士就这些议题作全面而深入的讨论,提供宝贵的意见。
香港金融服务业近年发展蓬勃,占本地生产总值18%,聘用超过25万人,是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大动力。建设具质素的金融市场绝非易事,不可能单靠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措施,而是需要市场上不同人士合作才可以做到。我希望业界继续共同努力保持国际社会对香港市场的认同和信心,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竞争力,把握好环球经济重心不断东移、国家经济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庞大机遇。
(以上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8月13日在网志发表的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