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调查:香港市民对空气污染的看法
本港的空气污染问题影响香港社会各阶层,它一直是市民大眾最关注的议题之一。在二零一三年三月,政府发表了「香港清新空气蓝图」,阐述相应政策和计划以应付本港的空气污染问题。然而,社会上一直没有就市民大眾对环境风险的看法进行研究。為此,香港教育学院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社会科学系和科学与环境学系的研究员访问了1,004名香港市民,藉此了解他们对香港空气污染问题的看法。
社会科学系邹倩贤博士表示,调查显示只有百分之四十七的受访者知悉现时有政策改善空气污染,而当中百分之五十六认為这些措施不能有效治理本港空气污染的问题。大部分的受访者希望政府对污染者加重惩罚(百分之四十五),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则表示有需要订立更严厉的空气污染法例(百分之二十七)。
调查同时发现市民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并不敏感。结果显示市民就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不太关注,同时亦较少採取保护措施,以减低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表一) 。研究团队认為市民一般并不清楚香港空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它对健康和生活质素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表一:空气污染对健康和日常生活影响之评估
评估指数 |
平均值 (1-4) | 影响程度 | |||
从不 (1) | 间中 (2) | 经常 (3) | 总是 (4) | ||
A. 感官知觉 | 1.60 |
|
|
|
|
感到天空变得多云 | 1.73 | 49.2 | 31.6 | 16.0 | 3.3 |
感到窗帘变得骯脏 | 1.62 | 56.6 | 28.7 | 10.9 | 3.8 |
在户外嗅到异味 | 1.61 | 55.9 | 30.3 | 10.9 | 2.9 |
在室内嗅到异味 | 1.43 | 47.2 | 24.0 | 7.2 | 1.6 |
|
|
|
|
|
|
B. 过敏症状 | 1.64 |
|
|
|
|
比平时饮更多水 | 1.81 | 47.1 | 31.1 | 16.2 | 5.7 |
打喷嚏 | 1.77 | 45.2 | 35.9 | 15.9 | 3.1 |
鼻敏感 | 1.73 | 50.2 | 31.9 | 13.0 | 4.9 |
咳嗽 | 1.68 | 50.5 | 33.7 | 13.5 | 2.3 |
喉乾 | 1.66 | 51.3 | 33.6 | 13.1 | 2.0 |
头痛 | 1.57 | 57.3 | 31.1 | 8.9 | 2.7 |
难以呼吸 | 1.49 | 65.8 | 22.0 | 9.5 | 2.7 |
眼睛发红 | 1.40 | 69.2 | 21.9 | 8.2 | 0.7 |
|
|
|
|
|
|
C. 焦虑情绪 | 1.71 |
|
|
|
|
担心自己的健康 | 1.75 | 45.0 | 40.4 | 11.4 | 3.3 |
认為生活素质下降 | 1.67 | 54.1 | 28.5 | 14.0 | 3.4 |
|
|
|
|
|
|
D. 保护措施 | 1.61 |
|
|
|
|
关掉大门 | 1.95 | 44.3 | 27.8 | 16.6 | 11.4 |
感到需要洗手或洗脸 | 1.71 | 48.9 | 34.3 | 13.5 | 3.4 |
避免开窗 | 1.66 | 55.3 | 28.1 | 12.0 | 4.6 |
留在室内 | 1.66 | 53.0 | 31.3 | 12.5 | 3.2 |
改善家中空气 | 1.59 | 57.4 | 28.7 | 11.7 | 2.2 |
在家使用空气清新机 | 1.50 | 67.6 | 20.1 | 7.3 | 5.0 |
改变悠閒活动 | 1.48 | 65.1 | 24.1 | 8.9 | 1.9 |
考虑搬家 | 1.33 | 76.7 | 14.6 | 7.6 | 1.1 |
备註: 从不 = 1; 间中 = 2; 经常 = 3; 总是 = 4.
特区政府推出现行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将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数据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连结起来,属正确的第一步。但一般市民并不掌握指数背后的真正讯息,而其相关的健康风险(严重、甚高、高、中和低)亦没有清楚和準确地向香港市民发布,市民大眾因此没有感到有迫切性,需要就空气污染而採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研究团队认為特区政府应加大力度,改善风险通报和提高一般市民对空气污染影响的关注,鼓励市民因应指数的级别而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并採取行动以缓和空气污染问题的影响。
(左起:) 教院亚洲政策及研究学系助理教授余嘉明博士、 社会科学学系助理教授张定安博士、 社会科学学系助理教授邹倩贤博士,及 科学与环境学系助理教授霍年亨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