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文章:适度有为
去年11月,自由党在施政报告谘询时,向我提交意见书,意见书第45段建议政府「更主动协助港商……拓展业务及商机……并协助在广东面对成本急涨的数以万计香港中小企业,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如到缅甸开设『香港工业园』等」。
2012年11月7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自由党钟国斌议员质询政府「会否考虑向中小企提供更多资助,例如协助他们到缅甸等海外地区投资建立工业园……」
最近,钟国斌议员多次提醒政府勿「越界」;他认为过去的「积极不干预」政策行之有效。
什么是积极不干预?1961至1971年出任香港财政司的郭伯伟说∶「一般而言,政府不该凭其商业判断插手经济运作。若然不能依靠以身犯险的生意人作决定,我们根本没有前途可言。」
在缅甸建立工业园,「协助在广东面对成本急涨的数以万计香港中小企业,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这个提议,在港英年代肯定不容于「积极不干预」政策,郭伯伟先生大概会坚持这是生意人应有的「以身犯险」。
八十年代初期,香港工业面临工资和土地成本急涨问题,情况与近年珠三角类似,当年香港厂商自己胼手胝足把生产线转移到深圳和东莞等地。在港英政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下,协助港商在珠三角建香港工业园区没有出现。
自由党提出的缅甸工业园构思,涉及数以万计的港商,而且远涉重洋,特区政府出面,还涉及外交,比我主张的「适度有为」更加有为。
在所谓「积极不干预」年代,英资在香港多个行业有特权,甚至有垄断性的特权,英资企业代表在行政立法两局有常设议席,港英政府有专买英国货的政策,有对英国学历的坚持,有对外国金融机构来港发展业务的限制,在在说明积极不干预政策的严重局限性、倾斜性和选择性,是否行之有效?
在香港经济腾飞年代,韩国、台湾和新加坡政府在经济的介入上更深。韩国近年在创意文化产业飞跃发展,香港人十分欣羡。我去年官式访问韩国,特意提出与有关政府部门面谈,我的认识是,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并非政府积极不干预的产物。
香港周边的经济体政府,都大力支持甚至资助当地的产业发展,香港的业界不能单打独斗,以一敌二。
我在竞选时提出「适度有为」的主张,政纲上说明∶「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政府应该适度有为,以尊重市场机制为前提,更积极发挥市场推动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沪港通」的开通,便是适度有为的一个例子。在「沪港通」的安排下,两地证券市场当然按市场机制运作,两地政府和监管机构也通力合作,促成在政策和监管上互联互通。
我上任后的第一份施政报告,为「适度有为」再做了些阐述∶「在市场可以发挥优势的时候,政府不应干预,只要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但当市场失效、未能发挥功能,政府一定要有所有作为。」
什么是市场失效?市场失效就是市场的运行不能为社会带来最大的效益,甚至损害市民利益。举个例子,房地产是必需品,香港房地产对外地买家有吸引力;外来投资和投机需求增加,供应跟不上,价格飙升,造成社会民生问题,政府就必须实施需求管理。特区政府约三年前提出立法制定通称的双辣招,实行港人优先。
我知道在双辣招问题上,自由党跟我有重大分歧。自由党在去年底给我的建议书的第13段,提出要尽快撤销楼市辣招---「当局应该尽快撤销……买家印花税、双倍从价印花税和加强版特别印花税」。去年2月,立法会表决《2012年印花税(修订)条例草案》三读时,自由党大部分议员(包括钟国斌议员)投下反对票。
钟议员也撰文提到上届政府提出的医疗产业「不了了之」,他认为是「新任政府不会继续推行过去政府的政策所致」。医疗可以是产业,但医疗服务的首要对象是香港人,首要目的是香港人的安康,因此前提是要优先照顾本港市民的需要。以三年前仍然困扰香港的孕妇床位严重短缺为例,当时大量内地双非孕妇来港产子,医院床位价高者得,香港孕妇除了要竞价之外,还一床难求。香港发展医疗产业,应以全港利益为目标,不应因为界别利益而牺牲香港人的利益。我在当选后,正式就任前,便宣布双非孕妇来港产子零配额的新政策。有人会说这是明显干预医疗市场,但市场运行有违港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时,政府必须有为。
限奶令是另一个例子。
同样地,旅游业和零售业雇用大量低技术市民,因此即使产值不及金融业,特区政府仍然应该大力支持,不应任由自生自灭,考虑的不仅是业界利益,更多的是市民就业需要,也就是社会需要。
在产业政策方面,我们亦主动支持和配合一些新兴产业,例如高增值航运服务、解决争议服务、创新及科技、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和现代化农业等。
高增值航运服务包括船舶管理、经纪、租赁、融资到海事保险、法律及仲裁以至船舶支援服务。香港作为内地航运公司「走出去」的跳板和国际航运公司进入中国内地的平台,有条件大力发展高增值航运业务。香港航空融资业务亦极具发展潜力。
知名的仲裁机构如国际商会的国际仲裁院、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及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等,近年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海事仲裁服务有庞大的增长潜力,香港作出的仲裁裁决,在《纽约公约》超过150个缔约方的司法管辖区,以及在中国内地和澳门均可执行。
创新和科技,据康乃尔大学编制的「全球创新指数」,在约140个受调查的经济体中,香港位列头10个最创新的地方之一。政府透过扩展科学园第三期以便容纳更多企业伙伴,又透过推出「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鼓励大学师生成立科技初创企业,把科研成果商品化。
由2005至2012年,香港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设计业的增加值更增加了两倍。政府透过支援香港设计中心、扩大设计创业培育计划等措施来支持产业发展。
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涵盖知识产权代理和管理、顾问、法律、解决争议以至尽职调查等。政府已订出支援该产业的策略,而贸易发展局的亚洲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亦已展示逾25000个知识产权项目,并与来自海外、内地和香港的28个伙伴组成策略联盟。
政府设立农业园和「农业持续发展基金」,推动本地农业采用高新科技和提升整体竞争力,协助市场推广和建立品牌。政府亦设立5亿元「渔业持续发展基金」,协助本地渔民在南海发掘新渔业资源及捕鱼区、在本港发展可持续的捕鱼作业及休闲渔业、推动本地水产养殖业现代化、推广本地渔产品及产品认证等。
政策层面以外,我和政府团队在过去三年,努力促进对中国内地和外国的经济关系,扩大香港的经济版图。过去半年,我到过吉隆坡出席东盟领袖论坛,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及商界会面,推介香港,并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领导人进行双边会谈,同时跟进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进度。我亦出访波士顿、多伦多、芝加哥、上海及武汉,并到南沙、前海和横琴等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探讨香港在各地的发展机会。
钟议员曾撰文说∶「中港两地政府在过去十多年来推行CEPA(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致力建立更紧密经济合作和融合上做了很多工作,然而实质上能够从中受惠、打入市场的香港商界、中小企只有少数。」香港的经济由中小企主导,中小企不得益,香港不可能得益,因此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洽谈CEPA、与内地省市政府谈经贸合作,以及与外国政府谈自由贸易协定,都没有忽略中小企。可以说明对中小企重视的例子是香港的专业服务。专业服务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近年,香港的专业服务业发展迅速,已占GDP 5%,比旅游业不遑多让,其中一个发展动力是内地市场,十二年来CEPA每年的协议都有把内地巿场向香港专业逐步开放。今年2月9日,立法会秘书处发表「香港的四大支柱及六大产业:回顾与展望」的《研究简报》,「与其他支柱行业相比,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业的前景应可维持一片乐观。这是由于内地服务业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能为香港提供商机。此外,香港亦可以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和海外企业拓展内地市场提供平台,从中取得商机」。
过去三年,外围经济不景,但香港经济有温和增长、通胀受控、全民(包括刚离校青年)就业、政府财政录得盈余、利得税和薪俸税收益令人满意,都从侧面反映经济成绩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此外,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全球投资报告,香港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和输出都排名第二,流入是1,030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内地;输出是1,43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香港虽然只是一个城市,但是作为环球及区域的投资枢纽,重要性仅次于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
凡此种种,都是全社会,包括特区政府和工商、金融和专业等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成果。
最后,我感谢钟议员的意见,并希望各界人士能就香港的经济发展问题,继续提点特区政府。
(以上是行政长官梁振英8月25日在报章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