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梁:不一样的电影感染力
现代媒体学权威马素•麦克鲁汉(Marshall McLuhan)提出了「热媒体」之说。在这学説出现之前,媒介只被视作为一种运载信息的工具,并不能改变信息内容,但麦克鲁汉强调媒介的影响力,认为获得信息的方式比信息内容本身来得更重要、更有影响力。他的名句「媒介即是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塑造当代对媒介的基本认知,在戏院里观赏电影的经验引证了「媒介即是信息」的理论。我们或许已逐渐习惯透过电脑或手提电话看电影,浮光掠影地追看剧情,但当电影离开了戏院,其感染力便会大为减少。我们只能在戏院才很可能享受令人回味的细腻演艺或精彩的光影和音效细节,亦只能在戏院才能与其他人一起分享电影主角的喜怒哀乐,这体验实在是难以取代的。
香港制作电影已有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记录了我们社会发展的足迹,反映不同时代的文化,绝对是香港的「软实力」。电影和戏院是相辅相成的,电影院的蓬勃发展,除了可以使公众更方便地体验观赏电影的乐趣外,亦为不同类型的商业电影提供更多放映机会,从而鼓励电影制作,推动香港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
可惜的是,香港戏院的数量近二十多年持续下跌,座位数目由1993年约122,000个下降至2015年约38,000个,这情况令业界和不少电影爱好者(包括我在内)感到忧虑。现今的戏院多数位处商场内,毗邻零售、餐饮和娱乐等设施。但戏院与其他零售设施不同,有特定的建筑设计要求,如果在商场项目落成后才改建戏院,额外的建筑成本会成为障碍,减低商场提供戏院的机会。
有见及此,我在3月中公布政府促进电影院发展的新措施。政府已初步物色两幅分别位于启德和沙田政府计划出售的商业用地,在当中的土地契约加入电影院最少座位数目的规定。相关政府部门正就这两幅用地作进一步技术性评估,如进展顺利,我们预计有关土地可在未来数年推出市场。此外,我们考虑到电影院和文化及娱乐设施可产生协同效应,会进一步研究在启德发展区旅游中枢设置综合式电影院的可行性,以及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探讨在西九文化区预留地方兴建电影院的可行性。
除了促进电影院发展外,政府会继续鼓励学生和青年观赏电影,致力拓展观众群,包括资助举办香港国际电影节及相关电影欣赏活动,让年轻人观赏高质素的电影和参加映后座谈会。北区大会堂的电影放映设施亦已于2016年12月开始运作,方便区内居民观看电影。政府也会继续采取其他措施促进本地电影业发展,包括鼓励增加商业放映的港产片制作量;培育制作人才;以及在内地、台湾及海外市场宣传和推广「香港电影」品牌,支持香港商业影片参与国际影展,推动香港发展成为亚洲的电影融资平台。
部分电影院商近年陆续在不同地区开设新戏院,我期待政府的新政策和业界持续投资能够「双剑合璧」,为香港的戏院以至电影业发展带来新气象,开创新局面。我亦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更多的新戏院「睇戏」,与各位一同体验和享受「睇戏」的乐趣。
(以上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4月5日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