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强网志:迈向无现金社会

12.02.2017  23:32
2015年底我曾以「金融科技日新月异」为题,在网志分享了我对新兴的金融科技的一些见闻。转眼间一年多过去,金融科技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发展,香港在这方面亦不甘后人,在这里希望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观察。

 

记得年多前金融科技在亚洲方兴未艾,社会热烈讨论如何在香港发展金融科技。当时有意见认为金融科技将完全改变金融业的生态,初创或互联网企业将取代传统金融机构,并常以零售及唱片业为例,预期金融业将迎来翻天复地的结构性改变。然而到了今天,我们更多听到的讨论,是初创企业与传统业界如何合作在机构内推动创新,以及如何运用最先进的科技解决难题,提升效率。

 

就以比特币作例子。比特币自诞生以来一直是科技及金融界的热门话题,它的高保密性及交易速度更为用家所乐道,所以不少「发烧友」努力为比特币争取货币的功用及地位,甚至希冀取代传统货币,改变现有生态。但因为信任是所有金融活动的根本,与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相比,比特币欠缺普遍的认受性,价值亦较波动,稳定性成疑,难以扮演货币作为储值及交易媒介的角色。由此可见,金融科技的创新必须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制度的结合,缺一不可。

 

发展下来,大家慢慢地明了比特币虽然有自身的限制,但背后依靠的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才是王道,如适当地应用在交易结算、贸易融资等不同方面,可以大大降低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

 

因此,不少大型国际金融机构已经与研发区块链的初创企业合作,积极研究引入区块链技术。香港金融管理局亦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合作成立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包括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业界的应用。

 

由我主持的金融科技督导小组于去年发表报告,当时我们已观察到传统金融机构与初创企业并非竞争对手,而是同行者。时至今日,不少传统金融机构期望透过策略投资、采购产品和服务、参与加速器计划等方式与创新企业合作,利用大数据、网络保安、移动通讯等新科技推动业务发展,加强自己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社会一直有意见认为香港在金融科技,特别是零售流动支付服务大大落后于内地。事实上,内地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第三方支付系统,其后更在这个生态系统上提供各式各样服务,今天通过手机几乎什么都可以购买。从内地的经验可见,以流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第三方支付服务大大减低了买卖交易的成本,让许多新的经营模式变得有利可图,各种个人化的理财服务不断推陈出新。

 

反观香港,零售流动支付系统的广泛应用仍有发展空间。平心而论,跟其他发达金融体系一样,通过使用信用卡,香港已经拥有一个非现金的支付系统以及成熟的个人信贷体系,有调查指出香港每人平均拥有四张信用卡,超过八成持卡人每月缴付信用卡帐单。因此可以说,消费者对个人借贷及非现金支付的需求已获得满足,没有立即建立储值或零售支付系统的迫切性。

 

比较内地及香港,内地直接跳过了信用卡时代,但相对而言,内地个人信贷市场则还在起步阶段,个人从金融系统取得私人贷款并不容易,渠道非常有限。而互联网金融业界在提供个人贷款的同时,又因个人信贷资料缺乏,急需发展大数据技术支援市场发展,创新其实是顺应市场需要而发展出来。

 

因此,金融科技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与各自的理财文化、产业结构、消费习惯,以及过去发展的轨迹息息相关。从内地的经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普及的第三方支付系统会带来生态的转变,及新的商业模式。

 

稳健的储值和流动支付系统是数码化金融服务的基础,我们以此作起点,监管储值支付工具和支付系统的新法例已于2015年11月生效,至今获发牌的13个持牌人正积极推出或提升相关服务。我很高兴见到这些供应商以新的模式营运,既减低交易成本,又可令流动支付渗透得更深更广。我期待随着储值支付体系不断成熟,金融服务以外,香港的电子商贸亦会更加蓬勃地发展。

 

这令我想到唱片业的发展,以往实体唱片、CD曾经因为MP3出现而令业界面临极大挑战,但随着串流技术的应用、手机的普及以至安全网上支付获得大众接受和使用,新的营运模式应运而生,消费者亦乐于付费去购买音乐,令这个行业绝处逢生。故此在发展稳健的储值支付系统以外,政府会和金融业界、初创企业努力构建基础,开拓发展一个生态系统,辅以大家的参与,谁说不可带来一个安全而低成本、高效率、服务个人化的无现金社会?

 

(以上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2月12日在网志发表的 文章



利民纾困措施 2018接踵而来
本届特区政府矢志建立关爱、共融、平等及公义社会。政府新闻网
整笔拨款制度的迷思
新一年开始,经过圣诞及新年假期,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政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