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伙澳洲专家研究东半球炎症性肠病 获近年最大研究资助金额 势揭肠道微生物群之谜

25.04.2017  20:41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伙拍澳洲及中国内地多个科研中心,进行名为「ENIGMA研究-东半球炎症性肠病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项目,旨在找出炎症性肠病、尤其是克隆氏症与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及饮食习惯之间的关连。研究团队期望透过是次跨地域合作,找出克隆氏症的病理成因,从而作出有效治疗及预防此病症。中大于是次项目中获纽约赫尔姆斯利慈善基金颁发180万美元(约相等于1,400万港元)资助,为近年获得的最大研究资助金额之一。 

本港克隆氏症发病率 20 年间升 7  

炎症性肠病是非传染性、慢性发炎的肠道疾病。克隆氏症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类别,可影响患者整条消化道,由口腔至肛门的任何位置都有机会发炎、溃疡,甚至出血,病征亦会伴随终身。肠道频繁发炎可导致纤维化,造成肠道阻塞。肠道内的渗漏及脓泡更会产生不正常管道而造成瘘管,蚀入邻近器官;严重者更会出现穿肠,引致败血症及腹膜炎等并发症。现时,治疗克隆氏症的方法包括药物及切肠手术。 

克隆氏症患者较常在儿童或年轻时期首次发病。过去20年间,克隆氏症于亚洲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在本港,相关数字由1995年每10万人中约有0.2人发病,上升7倍至2014年每10万人中有约1.5人。 

跨地域合作研究病理成因  

近年已有研究发现,克隆氏症与患者的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医学界亦认为肠道内微生物群是导致克隆氏症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为找出克隆氏症的致病原理,澳洲墨尔本大学与中大的世界级科学中心负责领导,并联同昆士兰大学及内地多个炎症性肠病科研中心,合作进行跨地域ENIGMA研究。研究会集中找出在不同地区导致克隆氏症的原因,以及了解种族、地域、饮食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身是肠胃科专科医生的中大校长及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 沈祖尧教授 对是次合作表示兴奋:「过去20年,克隆氏症发病率在本地上升7倍,预期未来相关数字将会进一步上升。我们期望透过是次跨地域、跨院校的合作,能针对肠道内微生物群研发出更有效的药物。此外,中大医学院的肠胃科团队亦正联同海外院校发展新内窥镜技术,为克隆氏症患者改善诊断及治疗方法。」 

针对研究克隆氏症发病率的跨地域科学平台早于八年前成立,作为成员之一的澳洲,其发病率冠绝全球,当地专家一直致力找出能抵抗此症的方法。 

从事炎症性肠病科研工作逾30年的澳洲圣云逊医院及墨尔本大学肠胃学教授 Michael KAMM 教授 指出:「在澳洲,每年每10万人中约有14人被诊断患克隆氏症。透过ENIGMA研究,我们可分享澳洲的相关数据,让研究团队透过结合基础科学、营养学与临床科学,确定引致克隆氏症的潜在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并缓解现有患者的症状,以减低此慢性疾病对全球造成的负担。」 

开发改良膳食和肠道内细菌的治疗方法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隆氏症)发病率在内地急速上升,预期于2025年前将会有超过150万的炎症性肠病个案。是次ENIGMA研究中,中大将负责统筹于北京(北京陆军总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及西安(西京消化病医院)的重点实验室及具领导地位的炎症性肠病医疗中心的研究工作。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 黄秀娟教授 总结:「这项研究能揉合澳洲过往对克隆氏症的研究结果,以及在本港和内地有关发病率飚升的最新知识,让研究团队对克隆氏症有更全面的理解,并利用最新技术以破解肠道微生物群与克隆氏症的关系。我们同时希望团队能够以改良膳食及肠道内细菌为本,研发出预防及治疗克隆氏症的方法。」 

市民若想了解更多有关ENIGMA研究及克隆氏症的资料,欢迎电邮致 [email protected] 。 

中大将利用纽约赫尔姆斯利慈善基金的资助(约1,400万港元)进行是次研究,为期三年,是中大近年获得最大的研究资助款额之一。有关该基金的资料,请浏览 www.helmsleytrust.org

「岭大校友日2023」吸引近300人聚首一堂 见证校园最新发展
岭大举办「校友日2023」,吸引近300位校友参加。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举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国际会议
一众嘉宾於「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国际会议」上合照。岭南大学
岭大与小学携手推动乐龄科技教育与发明
岭大和博爱医院历届总理联谊会郑任安夫人学校举办乐龄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