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团队提出以生物信息方法重新定位药物 抗炎降血脂药或能治精神病

20.08.2017  20:01


香港中文大学  (中大)  生物医学学院助理教授苏汉昌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部分非精神科药物,可用于治疗精神病。他们提出以生物信息分析方法,透过分析表达图谱,把七种主要精神病的基因排序变异和1,309种不同类型药物的表达特性作比对,制作了一个可以药物清单,当中部分药物可重新定位作治疗精神病。苏教授及其团队希望此方法日后能套用在其他疾病,尤其是为一些治疗方法较少的疾病,提供更多药物选择。相关研究文章已刊登于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

基因图谱技术一日千里,当中「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在过去十年的发展最为迅速,这项技术可以找出人类基因组内序列变异,是医学界了解成因复杂的疾病之主要方法。医学界至今进行超过3,000  项GWAS研究,覆盖过百种复杂疾病,但甚少研究成果应用于药物开发,此项研究正好弥补不足。

比较基因表达图谱以分析药物潜在效用

研究团队先分析GWAS数据,抽取诱发七种主要精神病  (包括精神分裂症、躁郁症、重性抑郁障碍、焦虑症、认知障碍症、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以及自闭症)  的基因变异,然后估算该病症的表达图谱。之后将病症的表达图谱,与在公开资料库取得的1309种药物的基因表达图谱作反向比对,最终鉴定出一些可以重新定位、有机会用于治疗精神病的药物。例如阿士匹灵、「氧合酶-2」抑制剂等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在研究中被列为有效抑制躁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的药物;而部分降血脂的他汀类药物 亦可能有助于控制躁郁症。不过研究团队强调,相关药物必须经过临床验证才能用于治疗精神病。

根据中大精神科学系、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和医院管理局在2010至2013年进行的「香港精神健康调查」显示,大约一成三的华裔成年人患有精神障碍,显示精神病是公共医疗体系一个沉重负担。苏教授表示:「过去二十多年,精神科领域的药物开发停滞不前,我们希望透过重新定位药物,为精神病以及其他治疗方法较少的疾病,提供更多药物选择,减省新药物之研发时间和成本。另外,此方法亦有助研究中药,以及其他药理或靶点不明确药物之疗效。」

研究团队希望是次研究可以为利用人类基因组数据研发药物,以及药物重新定位的工作开辟一条新路径,亦期望是次研究所筛选的药物,可供医学界参考及作进一步测试,以发展出新类型的疗法。

「岭大校友日2023」吸引近300人聚首一堂 见证校园最新发展
岭大举办「校友日2023」,吸引近300位校友参加。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举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国际会议
一众嘉宾於「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国际会议」上合照。岭南大学
岭大与小学携手推动乐龄科技教育与发明
岭大和博爱医院历届总理联谊会郑任安夫人学校举办乐龄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