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举办「海上丝绸之路组曲」学术活动 探讨海上丝路国家和地区华语和汉语方言特点

19.04.2017  18:42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及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中文系)于3月27日至4月30日合办「海上丝绸之路组曲」学术活动,通过一系列讲座及国际论坛,探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华语和汉语方言的语言特点。大学图书馆现正举行专题书展,展出与海上丝路华语及汉语方言研究、香港非华语学童学习中文相关的书籍,展期至4月30日,欢迎有兴趣人士参观。 

「海上丝绸之路的声音」作为整个活动的先声,分别于3月27日、4月3日和4月5日于大学书店文化活动厅举办了三场讲座,与中大师生及公众分享海上丝路国家的文化和非华语人士学习华语的历程。 

三场主题讲座为活动揭开序幕  

第一讲由中文系 麦欣恩教授 主讲,以 「南洋电影、教育与文化」 为题,简介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电影文化,以及香港和南洋地区电影的关系。麦教授选播2002年上映的新加坡喜剧电影《小孩不笨》片段,让参加者从电影中的人物设定及日常剧情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 

第二讲由中文系 邓思颖教授 主持,他与两位来自泰国的华语学习者文旺法师和柴美兰女士进行 「非母语者的对谈」 。这两位泰国人来港后在中大雅礼中国语文研习所报读普通话和粤语课程,前者希望藉学习中文认识更多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后者则较重视语言实用功能,希望可以方便与人沟通。对于两位非母语者而言,学习华语的困难在于汉字书写,而粤语比普通话更难之处在于声调更多。他们表示要克服这些学习上的难处,方法始终离不开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习。 

第三讲主题为 「新加坡华人文化杂谈」 ,由香港浸会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 黄良喜教授 主讲。黄教授生长于新加坡,他以亲身经历和观察分享华人文化在新加坡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流失消亡和自行发展、新加坡华人社群对中西文化的态度,以及「一带一路」对新加坡华人文化影响。讲座上,黄教授弹奏抄录自星洲筠庐藏谱的古琴小曲《环佩》,然而此曲已不见于新加坡,是为消失的文化;另一方面,华语(包括汉语方言)及华语音乐在新加坡发展出其独有的特色。 

逾百中外专家学者汇聚国际论坛  

为庆祝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及联合书院成立六十周年,「海上丝绸之路组曲」于4月7日至8日于中大召开 「海上丝绸之路的汉语研究国际论坛」 ,是首个在「一带一路」的视角下研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语言活动。论坛汇聚超过一百位中外专家学者,分享海外华语和汉语语言学各领域的研究心得,包括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社会语言学、语文教学、语言与文化等课题,也有探讨香港非华语学童的中文教学问题。 

论坛特别邀请到来自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在论坛期间发言,包括Daryoosh Akbarzadeh教授(伊朗Research Institute of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and Handicrafts Organization)、高适教授(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韩可龙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阮黄英(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国语大学)、Kingkarn Thepkanjana教授(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周清海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邹嘉彦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由合著者钱志安教授代读)。 

「海上丝绸之路组曲」活动由中大全球中国研究计划、中大图书馆、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协办,中大文学院、联合书院、新亚书院,以及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赞助。详情请参阅以下网址: http://www.cuhk.edu.hk/ics/clrc/msr-chinese/index_chi.html

「岭大校友日2023」吸引近300人聚首一堂 见证校园最新发展
岭大举办「校友日2023」,吸引近300位校友参加。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举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国际会议
一众嘉宾於「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国际会议」上合照。岭南大学
岭大与小学携手推动乐龄科技教育与发明
岭大和博爱医院历届总理联谊会郑任安夫人学校举办乐龄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