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 初见成效

28.08.2016  22:33
我今年曾两次在随笔中和大家谈及成立「项目成本管理办事处」,加强管理各项工务工程的成本,确保公帑运用得宜。办事处已获立法会通过拨款成立,过去几个月工作取得一定进展,至今已为近40项工务工程提出改善成本控制的建议,将可节省数十亿元的开支。

 

近年本港用于开发土地、交通网络、医院、学校及其他大型基建的基本工程开支每年均超过700亿元,预计未来数年仍会维持于相当的水平。跟其他地区相比,本港的建造成本亦属于较高水平,更有报告指香港的建造成本跟伦敦和纽约为排名前三高的城巿。因此,我们有需要做好工务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

 

我们正以三管齐下的方法推动成本管理,包括:全面检讨工务工程政策及要求、严格检视个别工程项目的估算,及加强项目管理。经过多月的实践,我们累积了一些经验,值得在此分享。

 

优化设计

 

在检视工程项目的设计时,我们会因应设计需要,协调相关的持份者,建议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案。以一些新建天桥项目为例,我们建议部门与持份者商讨不同绿化环境的方案,以更合乎成本效益的原则设计绿化设施,既能减少建筑成本,亦可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我亦希望再次强调,提倡「实而不华」的设计原则,并不是扼杀建筑创意。事实上,简约设计跟美感、创意并没矛盾,有不少政府建筑项目亦展示了「实而不华」、「可建性」设计和「创意」是可以兼容并存,既能以相对低的造价完成,又能取得大众认同,并获取了不少专业团体的奖项。

 

灵活应对工地限制

 

以新建政府楼宇项目为例,我们与部门探讨不同的设计方案,在不影响用家要求及设施运作下,优化设计布局,并善用地积比率及建筑高度限制,以减省土地平整的规模。例如在扩建玛丽医院的项目中,与工务部门协作,在当地放宽高度限制,并优化行车通道走线后,成功减低挖掘山体所需的高昂开支,减少建筑废料时,又可缩短施工期,一举多得。这项工程预计可节省约10亿元开支。

 

推广「目标价合约」

 

在「新工程合约」当中的「目标价合约」(target cost contract)下,政府会按实际的开支来支付工程费用,惟会在合约中订明「目标价」,若最终的工程实际开支低于「目标价」,政府可跟承建商摊分当中省回的差额;反之,在政府承担部分封顶的前提下,合约双方将共同承担多出的部分。这套安排能鼓励承建商采用创新的施工方法及替代设计,减低工程成本、提高效率。以最近的东涌及小蚝湾之间的污水管工程为例,项目除了采用了较经济的污水管物料外,亦采用了「目标价合约」,而节省了近六亿元开支。我们已向其他工务部门推广,在十亿以上的大型工务工程项目尽量采用「目标价合约」。

 

我必须强调,控制工务工程的成本时,我们绝对不会牺牲对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要求。最近有评论指政府精简「安全支付计划」是为了节省工程成本,更妄指政府「要钱唔要命」,牺牲工人安全。我必须予以澄清,对于「安全支付计划」,发展局事实上在2013年底曾扩大有关计划,对于安全表现较佳的承建商增加了安全支付的款额。然而,「安全支付计划」已沿用多年,当中亦有些项目已变得形式化,例如频繁的安全会议、与工地安全相关开支的繁复审核工作等,反而加重承建商和工程监管人员的行政工作,对加强保障工地安全作用不大。有见及此,我们认为应理顺一些过时的做法,把精力放回实际执行安全,以精简工作,提升效率。现时,精简「安全支付计划」的检讨仍在进行中,估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而这项检讨与我们控制工程成本的工作无任何直接关系。

 

成本管理是每一个负责项目的同事的基本工作。「项目成本管理办事处」在未来三年将继续审视300项正在规划及设计中的项目,确保公帑用得其所。我们期望在三年后,经过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和推广工作,让「成本作为项目主要驱动力」的理念能植根于工务部门的文化中,让每个同事都可更主动做好成本管理,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继续推动香港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8月28日在网志发表的 文章



利民纾困措施 2018接踵而来
本届特区政府矢志建立关爱、共融、平等及公义社会。政府新闻网
整笔拨款制度的迷思
新一年开始,经过圣诞及新年假期,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政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