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务范畴预算开支逾110亿

07.04.2016  22:23
主席:

 

我非常感谢各位议员关注发展局的财政预算。我们已就有关工务范畴的资源运用事宜,答复了议员所提出的125条书面问题。我们会在今天的会议上,解答各位议员进一步的提问。

 

在2016至17年度,发展局工务范畴的经常开支为110亿1,586万元,较2015至16年度的修订预算增加了3亿5,485万元(+3.3%),主要由于购买东江水的支出增加(2亿2,411万元)。

 

在2016至17年度,我们将增设175个公务员职位,支援工务相关工作。当中8个为成立项目成本管理办事处;43个为成立大屿山拓展处;36个为保障食水安全,加强规管喉管和装置,以及视察水喉工程;以及46个职位取代非公务员合约员工岗位。

 

以下,我向各位议员简介本局在新财政年度在工务范畴的工作重点。

 

整体基建投资

 

基本工程

 

政府在过去几年一直维持基本工程方面的投资,以改善市民生活质素、带动经济、创造就业及提升香港长远的竞争力。有关项目涵盖各个范畴,包括土地供应、运输、医疗、教育、供水、排水系统等。

 

在2014至15年度,基本工程实际开支达700亿元水平。而在2015至16年度,基本工程的修订预算开支为740亿元,在未来数年,随着大型基建及其他工程进入建筑高峰期,每年的工程开支预期均会超过700亿元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并为建造业提供持续的就业机会。

 

工务工程成本控制

 

近年建造成本持续上升,为此,较早前的《施政报告》及刚发表的《财政预算案》均提出在发展局设立一个跨专业办公室,以加强对工务工程的成本管理,确保公帑运用得宜。拟议的项目成本管理办事处将于未来三年全面检讨工务工程指引,减省非必要的设计和合约要求,并严格审视主要新工程项目的预算,务求控制工程造价。我们亦会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工务部门在费用估算方面的技能和水平。

 

主要基建工程进展

 

过去一年,政府各项大型基建项目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现正在施工的项目包括启德发展计划、港珠澳大桥、莲塘/香园围口岸、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南港岛线(东段)、沙田至中环线、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及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等等。此外,预算开支约18亿元的基督教联合医院扩建工程及约42亿元的东九文化中心建造工程亦已于去年动工。

 

在本立法年度,政府将向立法会提交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的拨款申请。当中包括将军澳-蓝田隧道的建造工程、东涌新市镇扩展的详细设计及工地勘测工程、启德发展计划-前北面停机坪基础设施工程等。

 

除大型基建外,我们正继续筹划一些有利改善市民生活质素的不同规模的工务工程。目前我们正进行或正在筹划的项目涵盖多个范畴,包括医疗服务、教育、食水供应、污水处理、绿化及文物保育等。我们预计2015至16立法年度新工程项目需要向财委会申请拨款的金额大约600亿元。

 

然而,由于立法会审批项目拨款的进度非常缓慢,至目前为止,已取得批准拨款的新工程项目只有两个,总值约2亿元。如大部分的工程拨款申请未能如期获得批准,势将影响香港未来的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并会对建造业及其他相关行业造成打击。

 

推展基本工程计划时所遇到的主要挑战

 

由于社会对建造工程需求殷切,我们预计未来数年整体包括公、私营建造业的工程量将会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我们必须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和克服建造业人手紧张的问题。政府已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十分需要各持份者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建造业人力资源

 

政府会继续推展有利改善民生、市民的生活质素及居住环境的工程项目,以满足经济及社会发展,及提升香港长远的竞争力。

 

为应付建造业对技术工人的殷切需求,我们自2008至09年度起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在2010年、2012年及2015年获立法会批准合共4亿2千万元拨款,以支持建造业议会加强对本地建造业人员的培训,以及举办推广及宣传活动。由2009年至2015年,建造业议会已培训18,000多名半熟练技术工人,当中约55%为35岁以下,比现时注册工人的平均年龄46岁为低,反映有更多年青新血有兴趣入行。

 

我们联同建造业议会正积极推动本地工人提升技能,包括推行先导计划,提升半熟练技术工人的技能达至熟练技术工人的水平,及培训少数族裔在职普通工人成为半熟练技术工人。为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建造业,我们正联同建造业议会及相关培训机构,商讨为建造业工人提供清晰的晋升阶梯。

 

近年,我们亦不断在建造业界推动「关怀」文化。我们多管齐下的措施包括加强工地安全,改善工地整洁和工人福利,同时亦积极推动提升工人的健康。

 

我们亦于工务工程中推出更多措施,以改善工地的工作环境,例如提供饮水设备、洗手间、储物箱、有盖休息区等。

 

发展局及建造业议会将在今年五月再次举办「建造业安全周」,推出一系列的宣传及推广活动,以提升工地安全及工人健康。这些措施亦将有助向公众传递建造业的正面信息,以提升建造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新人,特别是年青人入行。

 

公共工程采购制度

 

近年,香港的建造成本上升,社会各界对有关情况十分关注。除了人力资源,一个切合市场情况和有效率的招标制度亦十分重要。我们已逐步落实多项措施,优化公共工程采购程序,包括设计、评审标书、施工各阶段,以至管理及评核承建商和顾问表现等方面,提高工程建造效益、改善承建商的工地安全表现、提升生产力和鼓励采用创新工程意念。我们刚就优化承建商名册制度进行了检讨,并正在与业界进行商讨。我们希望透过有关建议,增加中小型承建商参与投标的机会,完善投标的竞争性,并吸引更多现时名册以外的承建商参与公共工程投标,以引入新技术和知识。

 

我们致力推动以伙伴合作的方式进行工程合约,以提升工程合约的管理效率和成本效益。我们自2009年开始在一些工务工程合约采用强调互助互信的「新工程合约」(NEC)模式,成效理想。「新工程合约」设有一个共同管理风险的机制,有助降低风险。NEC模式中设有「目标价合约形式」(即是Target Cost Contract),设有分担超支/摊分节省工程费用的机制。由雇主及承建商共同分担/摊分实际工程费用与最终目标价格的差额,目的是令合约双方有共同目标,致力以较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完成工程。在未来一年,我们将在工务工程更广泛使用「新工程合约」模式,亦会尝试在一些较大型工程中采用「目标价合约形式」,我们相信有助改善工程合约的成本控制。

 

建造业付款保障

 

另外,我们正继续就建造业付款保障立法进行筹备工作,以确保建造业的承建商、分包商、顾问及供应商在完成工作和提供服务后,能准时收取应得款项,改善他们的现金周转情况。我们在2015年6月就拟议法例展开为期三个月的公众谘询,我们现正详细分析公众意见,确定条例的法律框架,并会于本年度开展草拟条例草案的工作。

 

专业服务推广

 

发展局十分重视建造业和相关专业服务的推广。在香港与内地及其他国家商讨贸易协议时,我们一直致力为香港的专业服务争取最优惠的条件以开拓业务。尤其是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框架下,本港的建造业已获得多项优惠,其中包括两地六门专业的资格互认,现已有1,490名香港专业人士透过互认取得内地的专业资格,当中有超过270名已经在内地注册执业。此外,根据广东省「先行先试」计划,取得内地一级注册建筑师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互认资格的香港专业人士,在通过法规测试后,可以在广东省注册执业并同时申请开业。

 

在2015年11月27日,内地与香港经过磋商,签订了《服务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采用正面和负面清单的方式表述进一步的开放措施。负面清单方面,内地容许香港企业以国民待遇承接建筑及设计、集中工程、城市规划和园林建筑、建筑物及工程总体建筑、安装、组装及装修等11类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这个开放措施更由广东省扩展至内地全境。正面清单方面有关的措施归纳了CEPA及过往所有补充协议的承诺,更将大部分在广东实施的措施扩展至广西和福建。这些开放措施将会为香港建造相关专业服务业界带来不少方便和优惠。

 

与前海合作方面,发展局和前海管理局于2013年9月签署了《合作意向书》,研究开放措施以协助香港业界参与前海的发展。前海管理局已找到一个试点建设项目,并正要求该项目的香港发展商尽量从设计至工程竣工的每个阶段加入香港的管理元素,其中包括直接聘用香港建筑及相关工程的专业人士及企业提供服务。此外,发展局与前海管理局最近签署了进一步安排,前海管理局将会设立进入前海建筑市场的香港建筑业企业名册,及香港建筑业专业人士备案登记制度,容许名册上的企业和已登记的专业人士无须符合内地企业资质或注册规定便可为港商独资或控股的建设项目直接提供服务。

 

另外,为推动香港工程顾问企业参与国家对外援助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我们在2014年4月24日与商务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商务部于2014年10月挑选了分别在尼泊尔及柬埔寨的两个建筑项目的监理工作邀请香港工程顾问公司投标,并由两间香港工程顾问公司分别投得有关项目。工程已分别于2015年4月和7月顺利展开。我们已与商务部磋商跟进,希望他们能开放更多的项目和扩阔可提供服务的范围,进一步为香港建造和相关专业带来商机。

 

展望未来,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建造和相关专业服务界别带来庞大的潜在市场。我们正和业界探讨如何就「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内地联合开拓海外市场,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基建发展。

 

统筹基建配合土地供应

 

统筹基建项目以配合增加土地供应是发展局工务科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正为拟议的欣澳、小蚝湾、龙鼓滩和马料水填海计划进行初步技术研究,评估相关计划的可行性。我们会向立法会争取尽快拨款,为填海计划开展规划及工程研究。

 

大屿山现时有数项策略性基建正在兴建或规划当中,发展潜力毋庸置疑,大屿山对香港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成立刚超过两年,完成了相当多工作,并已在本年一月向特首呈交了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内容主要就涵盖大屿山的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保育、策略性交通运输基建、社会发展、康乐及旅游各方面提出初步建议。大家可以清楚看到大屿山的发展不是到处大兴土木,而是同时平衡和加强保育与发展,并有很多回应地区诉求的短期改善工作。大屿山发展的公众参与活动经已进行了两个多月,至四月底止。我们陆续收到很多宝贵的意见,有助我们完善大屿山的发展计划,并制备大屿山的发展蓝图。为着以上工作,我们认为有确实需要尽快成立「大屿山拓展处」,以专责统筹和推展大屿山的各项跨部门及跨范畴工作,包括规划、研究及建造工程,我们会积极争取立法会的支持。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上盖商业发展的研究正在进行,预期可提供30至50万平方米的总商业楼面面积。视乎研究进度,我们计划于今年年中开展第二阶段社区参与,就建议发展大纲草图谘询公众。

 

九龙东

 

关于土地供应,除房屋用地外,商业用地亦十分重要。未来,九龙东包括启德发展区,将是商业用地的重要来源。

 

起动九龙东办事处以改善「连系」、「品牌」、「设计」和「多元化」为策略,并继续推展五个工作重点,包括「易行」九龙东、绿色核心商业区、智慧城市、「飞跃启德」及「创造精神」。

 

我们建议全面地在九龙湾及观塘商贸区推展「易行」九龙东的概念,并在本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引入先导计划,以九龙湾和观塘商贸区为试点,促进私营机构提早兴建已规划的行人连接,豁免相关修订契约所须缴付的土地补价,以利构建综合行人网络,让整个社会受惠。另外亦研究(一)改善牛头角港铁站附近的行人隧道、公共运输交汇处及行人设施,为行人提供一个舒适的步行环境,前往观塘商贸区和海滨;(二)优化更多九龙东后巷成为行人网络一部分;及(三)为九龙湾港铁站旁加建行人天桥进行初步设计,加强与未来的东九文化中心及附近一带住宅区的连系。

 

我们会落实起动九龙东的绿化总纲及增加区内的休闲设施,以减低碳排放量。观塘海滨花园第二期已于去年五月开放给市民使用。九龙东工业文化研究的成果融入了骏业街游乐场的改善工程中。我们正研究把敬业街明渠改造成翠屏河。此外,我们刚挑选了一个非牟利机构作「反转天桥底一二三号场」将来的营运者。我们会继续采用「地方营造」的策略,将这些空间改造成设计独特、充满活力、具文化艺术、休闲和绿色健康城市设施的好去处,配合观塘海滨的发展。我们继续不断更新起动九龙东办事处网页所设的绿色建筑地图,标示九龙东范围内达到「绿建环评新建建筑」金或铂金认证级别的绿色建筑。现时区内已有20座建筑物达到上述认证级别。

 

为配合香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会以九龙东作为试点,研究发展智慧城市的做法,希望在九龙东的转型过程中,利用资讯及通讯科技、以低碳绿色社区和「易行」为原则,令九龙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核心商业区。

 

我们参考「飞跃启德」城市规划及设计概念国际比赛以健康城市为主题的得奖作品以及入选作品的设计概念和构思,于近期开展了两项研究推展「飞跃启德」计划。同时,为促进早日发展当中的旅游中枢,我们于2015年12月完成邀请市场有意者提交意向书,并收到11份回复,所搜集的意见和建议可作为政府在制订土地招标要求时的参考。

 

自2012年起,九龙东共有25个新建/改建私人商业/写字楼发展项目完工,新增商业/写字楼楼面面积约有48万平方米。我们预计在未来五年,九龙东可再提供约80万平方米的商业/写字楼楼面面积,包括自2012年起出售的五幅政府土地所提供的约27万平方米。九龙东的商业/写字楼供应量将持续增长。

 

在加快释放潜力方面,我们在两个分别位于观塘及九龙湾的行动区规划更多商业楼面面积,由原先共约50万平方米增加至约56万平方米。其中九龙湾行动区的发展将包括商业、写字楼及其他用途,更会在信息发放、交通管理、建筑设计及设施管理、废物收集及处理和绿化等方面引入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智慧城市元素。

 

我们会继续采用富前瞻性的地方营造手法,透过不同的公众参与活动,与民共议,推展起动九龙东措施,以促进九龙东的转型,支持香港长远的经济发展。

 

至于启德发展区方面,我们正进行规划检讨和技术评估,以探讨进一步增加启德发展区住宅发展密度及比例的可行性。另外,为配合启德发展区作为国际级旅游、娱乐和休闲枢纽,我们正加紧进行位于前启德机场跑道南端和南停机坪的基建工程,以配合毗邻邮轮码头、面向维港的「酒店带」土地陆续推出市场。

 

安全优质的居住环境

 

工务工程可谓包罗万有,除了以上的重点项目,还有不可忽略的提高市民生活质素、改善生活环境的其他项目。

 

食水供应

 

政府一直高度关注食水含铅事件,并且陆续推出多项措施,进一步确保香港食水水质。这些措施包括加强规管内部供水系统的水管物料及装置、改善内部供水系统的检查及批核机制、扩大水质样本的监测要求及范围等。我们亦已展开对现行《水务设施条例》及其《规例》进行修订的研究,包括外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现阶段,我们正全力跟进水务署去年成立的「调查食水含铅量超标专责小组」所提出的建议。我们亦会就「食水含铅超标调查委员会」未来发表的调查结果和提出的建议,切实地作出研究、检讨和跟进。

 

另外,我们已于2015年12月底推出「大厦优质供水认可计划-食水」的加强版,特别是该计划中水质化验的标准,已加入四种重金属的测试和扩大抽取水样本的范围。

 

在全面水资源管理方面,我们策略的重点是「先节后增」,强调节约用水,以控制用水需求增长,同时亦加强供水管理。根据策略,我们推行了多项水资源供求管理措施。

 

在住宅推广节约用水方面,我们推出了「齐来悭水十公升」活动,并向约14万个参加的用户派发节流器。此外,我们亦已在16个公共屋邨完成了一项先导计划,为超过2万4千个住宅用户安装节流器。

 

在非住宅方面,我们已为约1,850个政府场所和学校安装了超过33,400个节流器,并会继续安装工作。另外,我们亦已为选定的政府设施(例如公众泳池、公园及街市)及高用水量的行业(包括餐饮业及酒店业)制订了最佳用水指引。

 

我们已扩大自愿参加的「用水效益标签计划」,将涵盖范围由沐浴花洒、水龙头、洗衣机及小便器用具扩展至节流器。为进一步推广使用已在标签计划登记的节水器具,我们计划强制性要求新发展项目及大型楼宇翻新项目使用该等产品。

 

教育方面,为了增进年青一代对水资源及节约用水的知识,我们已为小学生筹备了一项「惜水学堂」节约用水教育计划,以结合知识理论和实践执行,加强学童对保护水资源和全球水资源问题的认识,鼓励他们在学校和家中实践节约用水的理念,并向朋辈、家人,以至社区推广节水信息。计划已于2015至16学年开始,至今已有超过160间小学响应参与。我们亦已为位于天水围永久的水资源教育中心开展设计工作,计划于2018年年底取代现位于旺角的临时中心。

 

我们已于2015年年底大致完成「更换及修复水管计划」。水管爆裂的宗数已由高峰期每年约2,500宗,减少至2015年的145宗。水管渗漏率亦由高峰期的25%,下降至2015年的15%。

 

未来,我们会逐步建立「智管网」。透过在供水管网安装感应器及分析所收集的数据,持续监察供水管网的状况,从而制定及实施有效的措施,包括水压管理和积极探测渗漏以尽早发现并处理状况欠佳的水管,藉以减少水管渗漏及爆裂的个案。我们亦会研究其他技术,包括采用资料勘探,预测水管爆裂的机会,结合「智管网」,提升水管维修的效率。

 

我们的市区和大部分新巿镇已使用海水冲厕,复盖率占全港人口约80%。随着海水供应系统扩展至薄扶林、元朗、天水围及屯门等地区,海水供应管网复盖的人口将增至85%。

 

另一方面,为应对气候变化及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对水资源所造成的挑战,我们正发展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新水源,包括海水化淡及再造水。

 

我们已于2015年11月委聘顾问为第一阶段的将军澳海水化淡厂展开设计工作。此外,为输送海水化淡厂生产的食水至供水系统的水管的详细设计工作亦已在进行中。该厂的食水产量为每日13万5千立方米,其后可扩展至每日27万立方米(年产量一亿立方米),供应本港约百分之五至十的食水用量。

 

我们正继续推展于新界东北部(包括上水和粉岭)使用再造水作冲厕和其他非饮用用途的工作,并已开展基础设施的设计及就供应再造水计划的财务和法律框架进行顾问研究。我们亦计划推动在合适的政府新工程项目中使用循环再用洗盥水及集蓄雨水系统。长远而言,香港未来会有六个不同供水水源,包括本地雨水、东江水、冲厕海水、海水化淡、再造水及循环再用洗盥水/集蓄雨水。

 

我们正进行顾问研究,检讨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包括评估现时水资源管理措施的成效、预测至2040年的长远用水需求及供应,以及建议新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以加强我们的应变能力及作好准备,应付难测的变化和挑战。

 

防洪 

 

在防洪方面,我们近年陆续完成多项重要防洪工程,包括位于港岛西、荔枝角、荃湾及启德的雨水排放隧道,以及位于大坑东及上环的地下蓄洪计划。而位于跑马地的地下蓄洪计划,第一期工程亦已在2015年年初完成;我们会继续进行第二期工程,预期在2018年雨季前完成,以进一步纾缓跑马地及湾仔一带的水浸风险。

 

我们正继续检讨全港各区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评估相关水浸风险并提出改善措施,以应对各区的最新发展及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现时,我们正为港岛北部、大埔、沙田、西贡、大屿山及离岛进行检讨。

 

我们在进行大型排水改善工程及新发展区的排水规划时,除提升相关明渠及河道的排洪能力,亦会加入活化水体意念,藉以促进绿化、生物多样性、美化及进行近水活动等目标。事实上,近年我们在多个明渠及河道工程进行了先导计划,引入活化水体概念,不但美化环境,同时使明渠及河道生态变得多元化。为进一步落实活化水体这意念,我们已于2015年年底展开为期两年的活化水体研究,就香港的明渠及河道的独特环境及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方案,为将来进行大型排水改善工程及新发展区的排水规划提供参考。

 

斜坡安全

 

土木工程拓展署于2010年展开「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防治计划」),以风险管理的方式推行,处理人造斜坡和天然山坡,以降低它们的山泥倾泻风险。我们使用一套风险评级系统,以厘定人造斜坡及天然山坡评级,并会按评级表中优先次序进行防治山泥倾泻工程。

 

我们计划在2016年巩固至少150个政府人造斜坡,为至少100个私人人造斜坡进行安全筛选研究,以及为至少30幅天然山坡进行研究和风险缓减工程。

 

在「防治计划」下,无论是巩固人造斜坡或是对天然山坡进行风险缓减工程,我们都会进行美化工程,尽量采用植被护面,力求它们的外观自然,并与周围环境融合。

 

我们会继续推行有关斜坡安全的公众教育,包括加强公众对紧急事故的应变及防备意识。

 

升降机安全

 

机电工程署(机电署)会继续严格执行《升降机及自动梯条例》,为负责人提供支援协助他们管理升降机及自动梯 ,执行巡察,推广优化旧式升降机及推行公众教育,特别是加强公众对升降机及自动梯的安全知识及负责人在《升降机及自动梯条例》下需履行的责任,以提高升降机及自动梯的安全水平。

 

机电署制作了宣传短片教育市民有关升降机及自动梯的安全使用,并推出《优质升降机服务认可计划》以推动优化旧式升降机及鼓励升降机负责人提升管理其升降机的运作和维修水平。此外,机电署亦修订了「注册承办商/工程师表现记分制度」,使制度更准确反映注册承办商/工程师的表现,以提升业界的服务质素。与此同时,机电署不时公布私人住宅及商业楼宇的升降机维修保养价格资料供公众参考。

 

树木安全

 

发展局积极推动专业的绿化及树木管理工作,并以保障公众安全为首要考虑。在绿化方面,将以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地方生态环境为目标推动整全的作业方式,处理园境安排;并推广树木的生命周期规划及预期寿命概念,执行「植树有方 因地制宜」,以及推展街道树木选择指南,以达致上游实践更优质的园境规划及设计、下游推行更完善的植物管理及护养。

 

在树木管理方面,总结往年树木风险评估工作的经验,树木管理办事处不断优化《树木风险评估和管理安排指引》,在2015年11月颁布的修订中,我们在树木风险评估和管理安排加入了分流制度,目的是识别珍贵及高风险的树木作优先护理。类似医疗分流制度,树木会按其结构健康情况分流处理。这样以风险导向的检查方式,可以令树木管理部门更有效地按缓急先后,优先处理危险度较高的树木。各树木管理部门亦已开展了新一轮的树木风险评估工作。树木管理办事处会继续加强抽查,确保部门专业和谨慎地护理树木,务求在风雨季来临前做好准备,保障公众安全。

 

私人物业业主有责任妥善保养和管理物业内的资产、设备和设施,包括树木。如树木导致人命伤亡和财物损失,业主须承担法律责任。我们在每年风雨季节前都会通过各传播媒体、公开讲座、短片等向公众广泛宣传正确护理树木的资讯并发信提醒业主及管理公司委讬专业承办商,巡查物业范围内的树木,并采取适当的缓解措施,保障安全。

 

为了进一步协助私人物业业主做好树木护养的工作,树木管理办事处现正拟备一本《树木管理手册》,给业主提供良好树木管理的指引和作业备考,这本手册将有助业主了解进行定期树木检查和恒常树木护理的重要性。

 

立法规管私人物业内的树木,会影响数以十万私人物业业主,必须小心考虑。因此我们会加强公众教育为业主提供更多相关的资讯,同时鼓励全民监察及继续培训专业人手。中长期而言,当局对立法建议持审慎开放态度,正积极与各持分者讨论。

 

树木管理办事处亦提升了移除树木通报机制的要求。在非紧急情况下,如树木管理部门需要移除古树、石墙树和公众关注的树木,部门必须将个案通报树木办,在树木办认同有关移除建议后,会安排谘询树木管理专家小组的意见。至于紧急的个案,树木管理部门会在可行和不危害公众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通知树木办和树木专家小组,部门亦会在移除树木后向专家小组提交报告。

 

此外,我们会继续进行褐根病的防控计划,并致力提高树木管理工作的水平。我们同时亦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广纳专家及专业团体的建议。我们亦会继续透过不同渠道,培养公众爱树护树的态度,并继续鼓励市民参与监察树木的状况。

 

文物保育

 

保育历史建筑政策检讨

 

我们欢迎及接纳古物谘询委员会(古谘会)早前检讨历史建筑保育政策的建议。发展局已成立专责小组,并预留额外资源落实建议,包括成立一个专为保育历史建筑而设的基金,用以资助公众教育和社区参与活动、宣传活动和学术研究,并把当局现时有关保育历史建筑的部分措施和工作,例如「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活化计划」)以及私人拥有已评级历史建筑的「维修资助计划」,纳入基金资助范围。古谘会明确建议,基金不宜用于收购私人拥有的历史建筑。

 

我们会先为基金预留5亿元,当中1亿元承担额资助基本工程以外的措施,以保育和活化历史建筑;如获批准并获分配拨款,余下4亿元会预留在基本工程储备基金下,用作支付「活化计划」下活化项目的工程费用。此外,我们预计在本年内成立一个主要由非官方人士组成的委员会,就基金的运作向政府提出建议。

 

私人拥有已评级历史建筑

 

政府一直致力在尊重私有产权和保护文物两者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在尊重私有产权的大前提下,有需要为拥有历史建筑的私人业主提供合适的经济诱因,以换取他们同意交出或保育有关历史建筑。我们正研究在补偿以外,为私人业主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经济诱因,制定更为规范、更有系统并广作宣传的机制,按照历史建筑的文物价值、规模及楼宇状况,向私人业主提供协助。发展局亦会在文物保育网站增设新页,载述「寓保育于发展」项目的成功例子,分享涉及各类经济诱因案例,藉此鼓励私人业主善用获提供的经济诱因。

 

「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

 

我们在2013年12月推出第四期「活化计划」,并于2015年6月公布评选结果:书馆街12号将被活化为大坑火龙文化馆、旧牛奶公司高级职员宿舍将被活化为薄凫林牧场、何东夫人医局将被活化为何东夫人医局‧生态研习中心。预备工作正在进行以使翻新工程可于2017年展开。

 

我们正筹备在2016年年内推出第五期「活化计划」,详情届时公布。

 

中区警署建筑群

 

政府与香港赛马会携手合作,将中区警署建筑群活化为文物保育、艺术及休闲中心。活化工程已于2011年年底展开,预计于2016年年内逐步对公众开放。

 

总结

 

主席,以上是我就工务事宜的简报。我和我的同事十分乐意回答各位议员的提问。谢谢。

 

(以上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4月7日提交予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特别会议介绍工务工作范畴的书面发言稿全文)



利民纾困措施 2018接踵而来
本届特区政府矢志建立关爱、共融、平等及公义社会。政府新闻网
整笔拨款制度的迷思
新一年开始,经过圣诞及新年假期,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政府新闻网
黄伟纶网志介绍海道测量部
地上有测量,海上也有测量,政府新闻网
郑若骅:全力配合屋宇署调查
律政司司长郑若骅早上发表声明,政府新闻网
屋宇署强调依法办事
屋宇署表示,去年12月底收到传媒查询,政府新闻网
维护法治乃律政司主要使命
郑若骅明日接替袁国强出任律政司司长,政府新闻网
李家超:政府人事变动非首次
对于律政司司长袁国强离任,保安局局长李家超表示,政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