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丘成桐教授荣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香港中文大学 (中大) 博文讲座教授及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 丘成桐教授 ,于早前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15届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上,获颁发 「马 塞 尔 .格罗斯曼 奖 」 ,是首位华人数学家获取此殊荣,以表扬他 「在证明广义相对论中总质量的正定性、完善『准局域质量』的概念、证明『卡拉比猜想』,以及在黑洞物理研究工作中」 作出的重大贡献。除了丘教授外,著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及杨振宁教授亦曾获颁发此大奖。
丘成桐教授表示:「我很荣幸获取此奖项,衷心感谢大会对我的研究工作作出肯定。作为科学家,我希望我的研究除了协助解决存在已久的难题外,更能够带领世界进步及探索未来。」
丘成桐教授是现今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他于几何微分的研究影响包括天文学及理论物理学等多个学科。他证实了广义相对论中正质量定理,并说明理论是一致而稳定的。此外,他也证实了「卡拉比猜想」,为物理学家证明弦理论的合理性提供了可能。丘教授亦就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准局域质量」的概念 — 即相对论引力中能量密度的非局域性,有助解决长久以来的难题。丘教授更于哈佛大学成立全球首个专门研究黑洞的跨学科研究中心「黑洞倡议」 (Black Hole Initiatives) ,联同天文学、物理学及哲学专家从多方面研究黑洞。
丘成桐教授现为中大博文讲座教授及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以及哈佛大学William Casper Graustein讲座教授。他与中大结缘半世纪,1969年毕业于中大崇基学院数学系,1980年获中大荣誉理学博士学位。他在1969年赴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师从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两年后取得博士学位。他曾任教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史丹福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及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1987年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迄今。丘教授1993年返回母校,领导成立中大数学科学研究所,同时担任研究所所长,带领研究工作,并定期回港教学及指导研究生。在悠悠四十载钻研数学的事业生涯中,丘教授曾获无数奖誉,除了1982年的菲尔兹奖,还包括维布伦几何奖(1981)、麦克阿瑟基金奖(1985)、克拉福德奖(1994)和美国国家科学奖(1997)等。2010年,丘教授荣获沃尔夫数学奖,以表扬他毕生对几何分析的贡献,以及在几何和物理等领域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