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义工鼎盛登场
退休公务员郭仲杰一直对博物馆具浓厚兴趣,今年3月得知康文署招募「文博义工」,随即报名参加。
「全港19间博物馆我都去过,在外国也爱到博物馆,观赏展品过程中可学到很多知识。」
郭仲杰通过面试,并完成训练,初期主要协助派发宣传单张,并协助管理场馆人流。
对他来说,协助文博单位提供服务,学以致用,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博物馆访客很多,我喜欢与人沟通,助人很有满足感。」
郭仲杰年轻时曾修读电视制作,期望在义工岗位派上用场,例如在电影资料馆协助资料搜集,甚至协助拍摄。
投身义工 获益良多
康文署辖下博物馆向有义工传统,至今已十多年。退休人士李才良两年多前加入义工队,每星期到历史博物馆协助修复文物。新来乍到,他参与复修「二十四史」史册破损书页,感觉尤其强烈。
「中学时期,我已很喜欢历史。现在略尽绵力,保留一些文献,觉得很有意思。」
当上义工,李才良除涉猎历史,也学到化学知识,自言趣味丰富。「中学以后,我便再没有接触化学。在修复纸本文物的过程中,我学到如何使用物料,并了解成分组合,以至温度、光度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感兴趣。」
对他来说,当义工也有助结识新朋友,扩阔社交圈子,大伙儿一起工作,乐也融融。
跨馆调动 深入社群
康文署市场及业务拓展总监毛咏仙表示,以往不同博物馆举办活动均招募义工,难免较为零散,「文博义工计划」正好加以整合。新团队具备规模,各博物馆、办事处、艺术空间均可借调义工,灵活运用,更能贴近社群需要。
「义工来自社群,明白观众需要,能就此向馆方、馆长反映,可谓博物馆与社群之间的桥梁。」
「他们也明白博物馆的限制,能以宣传大使身分向朋友解释,有助加强博物馆与社群的联系。」
署方结果招募逾600人加入文博义工行列,连同原有义工达880人,支援接待访客、管理藏品、举办教育活动和香港博物馆节等工作。
文博义工接受不同范畴训练,包括沟通技巧、顾客服务、文物修复训练,以及艺术、历史、科学等方面的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