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家庭价值 共建和谐社会

09.05.2016  09:13
孙天伦教授(香港树仁大学学术副校长)、蔡德升执行副总监(和富领袖网络督导委员会执行副总监)、陈静宜总干事(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总干事)、吴思源副主席(维护家庭基金董事会副主席)、各位嘉宾、朋友:

 

我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周年论坛,藉着这个倡议正向家庭价值的跨界别平台,与大家一起探讨在传承家庭价值的过程中所面对的种种矛盾和挑战,并集思广益,共同为推动和谐快乐家庭寻找出路。

 

我感谢香港树仁大学的商业、经济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维护家庭基金、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以及和富社会企业,携手打造这个平台,透过论坛的模式去推动正向家庭价值的传承。论坛同时作为响应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的一个活动,推动更多社会人士关注家庭价值。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孩子成长的摇篮,青年人性格、价值观念、处事手法,甚至抗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和谐家庭是关爱、共融社会之本。

 

与不少较成熟经济体的情况相近,香港正面对家庭数目增加、家庭规模缩小及离婚率上升的趋势。香港家庭的数目由1991年的约1,602,000个增加至2015年的约2,468,000个。每户的平均住户人数则由1991年的3.5人下降至2011年的2.9人,而由2011年起至2015年,一直维持于每户平均2.9人的情况。离婚率方面,则由1991年的共6,295个个案,上升至2014年的20,019个个案。加上香港正步入人口急速老龄化的阶段,及伴随着全球化趋势而衍生的多元价值观的出现,均带来一定挑战。

 

凡此种种,也冲击着传统家庭的结构和功能。

 

有见及此,特区政府家庭政策的目标,是推广家庭核心价值,宣扬仁爱家庭的文化,缔造有利家庭的环境,以减少社会问题,共建和谐社会。

 

政府于2007年成立了家庭议会这个跨界别、跨政策局的高层次谘询组织;更自2013年4月1日起,要求所有的政策局和部门按照「爱与关怀」、「责任与尊重」及「沟通与和谐」这三组家庭核心价值,评估各项政策对家庭构成的影响。这些举措印证了我们对强化家庭正面功能的高度重视。

 

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也透过不同方式,务求全面支援父母亲以至祖父母,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照顾家庭方面的不同需要,在更有利的条件下履行作为家长和长辈的天职,并推动跨代共融,以强化家庭的正面功能,缔造和谐家庭。

 

为纾缓双职父母在照顾子女时面对的压力,劳福局及劳工处一直积极推动家庭友善雇佣措施。法定侍产假的推行及《家庭友善雇佣措施---饮食业良好人事管理指引》的制订,便是其中的例子。

 

劳福局及社会福利署(社署)已多管齐下,加强幼儿照顾和课余讬管服务。就六岁以下的学前儿童,我们自2015至16年度起分阶段在需求殷切的地区增加约5,000个「延长时间服务」名额。至于六至12岁儿童的课余讬管服务,社署亦已于2014年12月起,于部分课余讬管中心开设「加强课余讬管服务」,并增加收费减免名额,于平日晚上、星期六、日及学校假期提供延长服务时间,以配合家长的工作时间及支援有意重投劳动市场的妇女。

 

在促进跨代共融方面,社署更于今年3月推出了一个为祖父母而设的幼儿照顾训练课程试验计划,以加强幼儿照顾,支援家长兼顾工作和家庭,推动祖父母长者终身学习及创造丰盛晚年。试验计划为期两年,欢迎初生至六岁以下幼儿的祖父母或准祖父母参加,不设年龄上限,教育程度不拘,让祖父母成为家庭环境内训练有素的幼儿照顾者,完成课程后更可获授予证书。

 

当然,父母、祖父母以至长辈们对年轻人的身教言传、潜移默化,以及一家人之间的沟通与关怀,是建立和谐家庭中至关重要和无可取代的元素。

 

最后,我预祝今天的论坛圆满成功,并期盼大家能够在推动仁爱家庭文化的路上,迈开阔步。明天便是母亲节,在此,亦预祝大家母亲节快乐。多谢。

 

(以上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5月7日出席「家庭价值观的两代承传:矛盾、挑战和出路」论坛的致辞全文)



利民纾困措施 2018接踵而来
本届特区政府矢志建立关爱、共融、平等及公义社会。政府新闻网
整笔拨款制度的迷思
新一年开始,经过圣诞及新年假期,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政府新闻网